2023年10月23日,第21期“博士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在行政楼412室举办。科技处、学术沙龙委员会邀请来自基础医学院张晓理博士、中药学系曹宇博士、蚕业研究所安传敬博士、生物医学工程系郑金钰博士进行学术汇报。本次活动由科技处处长任立群主持,学校各院系教师代表参加。 (点击每张图片即可查看原图) 
学校教师参加此次学术交流 张晓理博士的报告以《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在无脊椎动物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主题,介绍了中华绒螯蟹中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Dscam)的胞外部分和胞内部分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Dscam胞外部分的Ig1-Ig4能够对细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结合并促进血淋巴细胞对细菌进行吞噬。Dscam胞内部分不仅能够促进抗菌肽的产生,还能够被γ分泌酶切割,通过与IPO5结合后入核,进而调控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该研究对了解Dscam在抗菌免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晓理博士进行学术汇报 曹宇博士的报告以《基于“单一变量”组学大数据的级联机制研究策略》为主题,围绕中心法则方向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高通量测序产出,覆盖动物源外周血、组织和细胞三种样本类型,对统计学显著性、功能注释、前沿热点等hub基因/蛋白筛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中药药理至中药物质基础的生物信息溯源,为局部级联反应、信号通路和信号网络的级联机制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曹宇博士进行学术汇报 安传敬博士以《选择性拼接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主题,在组学范围内分析了拟南芥中选择性拼接影响到亚细胞定位的蛋白,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手段进行了相应的验证,表明选择性拼接可以影响到包括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质及细胞核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蛋白异构体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最后又通过对叶绿体分裂蛋白ARC5的选择性拼接事件对其蛋白异构体功能的影响,阐述了选择性拼接在蛋白进化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也为研究其它类似蛋白提供了思路。 
安传敬博士进行学术汇报 郑金钰博士的报告以《面向康复机器人的智能评估与处方决策系统研究》为主题,结合临床康复机器人训练数据与专家经验,研究了基于XGBoost等机器学习算法的主客观参量融合的粗、细粒度进阶智能康复评估方法,并探讨了基于规则与案例混合推理的长周期预测与短周期动态调节的智能康复处方决策机制,为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郑金钰博士进行学术汇报 此次学术活动,使在场老师受益匪浅,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
作者:科技处 王晖 编辑:党委宣传统战部 范萌 审核:党委宣传统战部 王海民 |